反求诸其身反躬自省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
3 反求诸其身:反躬自省,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
孔夫子说:“君子立身处世就像射箭一样,射而不中,并不怨责箭靶不正,只是反省自己,寻找改进的方向。”
郑玄说:“反求于其身,不以怨人。”
《礼记正义》说:“以上虽行道在于己身,故此覆明行道在身之事,以射譬之。”
孔颖达说:“凡人之射,有似乎君子之道。射者失于正鹄,谓矢不中正鹄。不责他人,反乡自责其身,言君子之人,失道于外,亦反自责于己。”
朱子说:“画布曰正,栖皮曰鹄,皆侯之中,射之的也。”
“射礼”的精义
《射义》说:“射之为言者绎也,或曰舍也。绎者,各绎己之志也。”意思是:射的意思就是绎啊,也有人说是舍的意思。绎,就是根据自己的志向,瞄准目标,不断校正自己的方向,努力取得成功。因此,孔子说:“发而不失正鹄者,其惟贤者乎!”
《礼记·射义》中记载,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孔子和他的学生在矍相的园圃中举行射礼。当时,前来围观的人层层叠叠密集如墙,盛况空前。确定裁判时,孔子让子路手执弓矢邀请围观的人参加,子路说:“败军之将,对国家灭亡负有责任的大夫,以及为了某种利益而卖身成为别人后嗣的人不能入内,其他人请进。”于是,大约有一半人惭愧地退出。比赛结束后,进行旅酬仪式,孔子就让公罔之裘和序点邀请人入席就座。公罔之裘举起酒杯说:“凡是青壮年中有孝悌之行的人,六七十岁崇尚奉行礼仪的人,不受世俗影响,静心修身不懈的人,请就座。”只有一半人留下。接着,序点又举杯说:“好学不倦,守礼不变,八九十岁甚至一百岁仍然言行合于道义的,请就座。”于是,只有很少的几位留下。由此可见,只有德行超群的人,才配参加射礼,才有资格担任评判之职。儒家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境界,强调修身是根本。射礼作为正心修身、反躬自省的一种方式,在于陶冶情操,培养品格。在《穀梁传·昭公八年》中,范宁注说:“射以不争为仁,揖让为义。”这是乡射礼的妙义的深刻注解。
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有得意之日,就会有逆境之时;有竞争,就必有胜败。如何正确面对,是成就人生的必备素质。《射义》说:“射求正诸己,己正然后发,发而不中,则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关键在于确立自己良好的心态。发而不中,其根本原因在于自身,应当“反而求诸己”,寻找自身的不足,努力修正自己。古人的优雅大度,令人仰慕,而今天的国人多了浮躁,少了自信与大度。任何一项体育竞技,胜则洋洋自喧,大国自大;败则悻悻然,更有当场谩骂动粗者,令人不堪。由此可见,实该多加倡导射礼的精神。
修身正己,是成就一切功业的出发点
李法,字伯度,汉中南郑(今陕西省汉中市东)人。他博览群书,精通经史,性情刚直有节操。汉和帝永元九年,他参加贤良方正对策考试,后被任命为博士,很快又升任侍中、光禄大夫。大约一年多时间后,李法上疏,议论政略得失,认为政令苛刻、繁杂琐细,不便于百姓执行,有的也违背了永平、建初时期所确立的制度;直言宦官权力太重,势力炽盛,干预朝政;后妃们太受宠爱,影响社会风俗;并且指责史官失职,记载不能尊重事实真相,将致后世有识之士在考证历史时,据此寻功计德,不能得到确实的依据。
汉和帝十分生气,以言论失据的失言之罪,诏令官府治其罪,并因此免去他的一切职务,贬为平民。李法默然承受,回到家乡,谢绝一切交游,闭门读书,固守节操。从前交情深厚的老朋友和学生来看望李法,言谈之间,他们很关心他拂逆皇帝心意的原因,李法总是避而不谈。朋友们坚持询问,他才说:“我这个见识短浅的老百姓,哪里有资格侍奉君主呢,敬事职守,忧虑有所失误,因而行为不当。孟子曾经说过:仁德的人处世就像射箭,首先站直自己的身体,然后才能发射,如果没有射中箭靶,那么也决不抱怨那些胜过自己的人,只是反省自己罢了。”
- 再往南九十里有座柴桑山山上盛产白银山下盛产碧玉山上有很多柔软[图]
- 谕纪泽(同治元年七月十四日)◎评点持身可学王陶而不可学嵇阮致[图]
- 孔子读到这段记载说“古时候有这样的话克制自己的欲望回到礼议上[图]
- 至于像张口呼吸排出污浊的气体吸进新鲜的空气像熊一样攀援像鸟一[图]
- 弱指弱民政策即重赏罚善指善政仁政贫治即以贫治使百姓富而不淫重[图]
- 我们知道万物都顺应着客观的自然规律生长、发展客观的自然规律也[图]
- 鸡肉一斤甜酒一斤盐三钱冰糖四钱蘑菇用新鲜不霉者文火煨两枝线香[图]
- 西汉初协助汉高祖刘邦打天下的萧何为相惠帝二年(前 年)萧[图]
- 蔡灵侯的事还是小的哩大王您的事也是这样您身边左有州侯右有夏侯[图]
- 差(chài)病愈中恶中医病名因冒犯不正之气所引起俗称中邪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