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于李商隐那些深情绵邈、绮丽精工而又含蓄朦胧的诗作这首诗显
相较于李商隐那些深情绵邈、绮丽精工而又含蓄朦胧的诗作,这首诗显得特别自然、质朴、诚挚、深情。诗人和妻子伉俪情深,聚少离多,又中道分离,生死永隔的悲剧让人同情。而诗人那种对感情“生死不渝”的坚贞,“至死方休”的执着,更让人感动。
冬景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擎(qíng):举着,托着。
【评析】 这首诗在苏轼集中题为《赠刘景文》,刘景文就是刘季孙,前面选有他的《题屏》一诗,也介绍过他是北宋大将刘平之子,他自己也是个“慷慨奇士”,但仕途并不顺利,死后无力归葬,还很凄凉。他和苏轼是莫逆之交,这从苏轼在他死后,对他家人的帮助即可看出。而且两人性情很投契,又比苏轼年长数岁,苏轼见到他来就格外高兴,“我闻其来喜欲舞,病自能起不用扶”(苏轼《喜刘景文至》),能有这样的好友,真是人生的幸福。
这首诗歌当诗作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初冬,当时苏轼正任杭州知州,刘景文任两浙兵马都监,都在杭州。此时两人都五十多岁了,苏轼官居知州,正逢高太后听政,司马光主持朝廷,前途很是光明,而刘景文的日子过得则比较艰难。苏轼写此诗勉励朋友,也含有“东隅已逝,桑榆非晚”的自勉之意。
诗歌前两句初冬时的景致很鲜明,虽不是什么美景:荷花早已凋零,荷叶枯残,菊花谢尽,风中只有傲霜的枝条。但诗人的重心不是写景,而是托物写人。“荷”、“菊”多喻君子高人,而时值岁末,荷枯叶败,菊凋花残,正如君子生不逢时,老年仍潦倒失路。这两句用了互文的手法,诗人真正要表达的是:“荷”“菊”都会尽,但“荷”和“菊”的精神——荷要高举着叶盖、菊要挺立着霜枝的那种精神却是不朽的。或者这样理解,当我们没有了“擎雨盖”,我们还仍要挺起“傲霜枝”。这两句是对友人精神品格的赞誉,也是苏轼的人生体验和人生态度。这已经让人非常乐观,非常受鼓励了。而诗歌的后两句,则更进一层,推出更高一层的信念。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这两句是对景物的议论,它不仅笔粗墨壮地写出了初冬时“橙黄橘绿”的美景,更表达了作者的一种坚定的人生信念和对友人的勉励和祝福。诗人特别强调最美的不是花和叶,而是果实。这就像人的一生,从少年、青年、壮年到老年,青春不断流逝,生命逐渐衰老。花会落,叶会枯,但只要有擎雨傲霜的精神,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最终结出累累硕果,那才是最美好的人生。其实,只要有这样的精神和生活态度,不可能不结出果实。即便因特殊的原因真没结出果实,这样的人生,本身即是一枚坚硕的甘果。
此诗前两句,字面相对,内容相连,用的是“流水对”,工整而畅达。后二句,一句提顿,一句回答,连贯流畅。又都在前二句的基础上生发,更进一层,使得整首诗成为一个整体,并且节节高涨,直到最高点戛然而止。有的选本“最”字作“正”字,从情感表达而言,就逊色得多。
昂扬的精神,坚定的信念,深刻的思想,使得此诗比“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李商隐),“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这样的诗句,更有力量,更鼓舞人心。
附:
晚晴 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 民望民心忌克对人猜忌而刻薄分画部署调配适足以为吾奉正好足够让[图]
- 这首词上片写秋景下片写思念远人一、二两句写出荷花凋残的时候人[图]
- 贾文元即贾昌朝( — )字子明开封(今属河南)人官[图]
- 为为君留楚为邹忌留田忌于楚国不让他返回齐国君即邹忌[图]
- . 今有人于此义不入危城、不处军旅、不以天下大利易其胫一[图]
- 又旋拂轻容写洛神[]须知浅笑是深颦十分天与可怜春掩抑薄寒施软[图]
- 此诗背后还有一段千古佳话朱庆馀曾得到张籍的赏识而张籍又乐于提[图]
- .君子之容舒迟见所尊者齐遬 足容重手容恭目容端口容止声容[图]
- 然秀之徒众往往讥南宗祖师不识一字有何所长?秀曰他得无师之智深[图]
- 先生曰『良知即是《易》「其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