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治者必须效法天道无私无欲公正公平善待百姓善待万物不要弃
1.统治者必须效法天道,无私无欲,公正公平,善待百姓,善待万物,不要弃人弃物,人为造成亲疏、利害、贵贱的差别,这样,才能真正得到善良和诚信。同时,还要认识到贵贱、高下的辩证关系,守道不争,谦下卑弱,去甚、去奢、去泰,称孤、道寡,言下、身后,才能无为而无不为,得到百姓拥戴,始终处于不败之地。
2.治国的关键在于清静无为,少私寡欲,慎行贵言,顺应自然,不要肆意妄为,扰民害民,让百姓自化、自正、自富、自朴,甚至让百姓感觉不到统治者的存在,才是最好的侯王,因为“多言数穷”,为者败之。所以,必须禁绝抛弃世俗的圣智、仁义、巧利的诱惑,排除人为的忌讳、利器、技巧、法令的干扰,不要压迫欺诈百姓,更不能作威作福,为所欲为,否则,就会招致更大的反抗,引起天下大乱。
3.统治者要让百姓无知无欲,“见素抱朴”,削弱心志,强健筋骨,抛弃现实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恢复到质朴纯厚的原始状态,实现小国寡民,天下才能大治。要认识到福祸倚伏、对立转化的道理,物壮则老,物极必反,周而复始,其事好还,因此,张翕、强弱、兴废、与取,都在不断变化,要从反面入手,得出正面的结果;难易、大小、有无、治乱,都是相对的,要由小到大,由易到难,为之未有,治之未乱,才可以成功。
4.老子憎恨统治者“损不足以奉有余”、“以死惧之”的罪恶行为,指出百姓饥荒的根本原因在于统治者“食税之多”,认为仁、义、礼、智之类都是在道、德沦丧之后的产物,既不可信,又不可用。国家昏乱,田园荒芜,而统治者自己却美服餍食,穷奢极欲,真是一伙背离大道、寡廉鲜耻的强盗头子!
5.老子认为战争对于双方都会带来极大的灾难,其事好还,物壮则老,“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因此,要以不争之德对待战争,即不得已而战,取得胜利也不能骄傲自得,炫耀逞强;所以,他反对发动战争,反对主动进攻,更反对狂妄轻敌,主张防御应战,认为哀兵必胜。
显然,老子是以天道反观和指导人道,要求统治者守道不争,谦下卑弱,无为贵言,无私无欲,公平待民,不分贵贱,绝弃仁义巧智、舟舆甲兵之类当代文明,恢复质朴纯厚的原始状态,实现小国寡民,无为而治,所以,反对压榨剥削,反对发动战争,由此建立自己的社会观。
任何文明进步事物的出现,都可能推动社会的前进,但是在发挥其正面积极作用的同时,又存在负面的消极影响,古代如此,今天也难免。问题在于怎样理性地认识处理,发挥其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影响,而绝不能因噎废食,毁弃文明,回到原始状态。虽然,今人看来,老子出于对当时社会弊病的极度愤怒和极端失望,提出了抛弃文明、崇尚复古的主张,显得偏颇过激,脱离现实,甚至逆历史而动,但是,就其对社会现实认识分析的尖锐深刻程度而言,老子却是言前人之未能言和未敢言,确实惊世骇俗,振聋发聩,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其时代的进步意义不言而喻。
(三)修身:
《老子》中七、八、十、十三、十五、十六、二十、二十二、二十四、二十六、二十八、三十三、四十五、四十七、五十二、五十四、五十五、五十九、六十二、六十三、六十七、七十、七十一、七十六、七十八、八十一章,共二十六章,重在修身。另外,九、十二、四十四、四十六、五十章,共五章,重在养生。其主要内容是:
- 再往南九十里有座柴桑山山上盛产白银山下盛产碧玉山上有很多柔软[图]
- 谕纪泽(同治元年七月十四日)◎评点持身可学王陶而不可学嵇阮致[图]
- 孔子读到这段记载说“古时候有这样的话克制自己的欲望回到礼议上[图]
- 至于像张口呼吸排出污浊的气体吸进新鲜的空气像熊一样攀援像鸟一[图]
- 弱指弱民政策即重赏罚善指善政仁政贫治即以贫治使百姓富而不淫重[图]
- 我们知道万物都顺应着客观的自然规律生长、发展客观的自然规律也[图]
- 鸡肉一斤甜酒一斤盐三钱冰糖四钱蘑菇用新鲜不霉者文火煨两枝线香[图]
- 西汉初协助汉高祖刘邦打天下的萧何为相惠帝二年(前 年)萧[图]
- 蔡灵侯的事还是小的哩大王您的事也是这样您身边左有州侯右有夏侯[图]
- 差(chài)病愈中恶中医病名因冒犯不正之气所引起俗称中邪夏[图]